杭州市余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件
余人社發〔2018〕65號
關于做好2018年度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增補選拔工作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印發<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余人社發〔2016〕65號)文件精神,和年初工作安排,經研究,決定組織開展2018年度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增補選拔工作,具體通知如下:
一、選拔名額和條件
2018年度計劃選拔培養“139”中青年人才第一層次1名、第二層次14名、第三層次37名。
1.第一層次。一般應具有相關專業領域副高級以上職稱,年齡在40周歲以下(含40周歲)。理論基礎深厚,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學術視野寬廣,能跟蹤了解本學科本專業前沿領域和發展趨勢,有很強的科研、技術創新能力和團隊核心帶動作用。在本專業領域有重大學術技術創新,曾作為主要成員承擔省市區重點科技項目,或曾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新產品獎等獎勵,或曾獲得區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或已被上級有關部門列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所承擔的科技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2.第二層次。一般應具有相關專業領域中級以上職稱或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年齡在35周歲以下(含35周歲)。掌握本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現狀和本專業前沿發展趨勢,有較強的科研、技術創新能力和團隊核心帶動作用。在本專業領域有較為重要的學術技術創新,曾承擔區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或曾獲得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或已被列為區級以上有關部門學術技術帶頭人,所參加研發的科技成果產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3.第三層次。一般應具有相關專業領域中級職稱,年齡在35周歲以下(含35周歲)。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本專業國內外技術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是單位的技術骨干。曾參加過區級有關部門的重點科技項目,或曾獲得區有關部門的科技獎勵。
對業績突出的杰出中青年人才,可不受以上條件限制,直接破格選拔。對入選市“131”第三層次培養人選的可申報“139” 第一、二層次;對入選我區上一批“139”培養對象中,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原第二、三層次人選,業績突出的,可優先進入本輪高一層次繼續接受培養。黨、政、軍、群機關的工作人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屬于選拔范圍;已入選杭州市“131”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的不再申報“139”培養人選。
二、選拔推薦程序
1.培養人選的推薦,采取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辦法。根據規定的培養人選選拔范圍和條件,擇優推薦,填寫《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表》并附相關材料報所在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區直有關單位。
2.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有關單位對推薦材料進行審核評議,劃分層次,列出人選的推薦順序, 公示無異議后,填寫《2018年度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匯總表》報區人力社保局。
3.區人力社保局對全體推薦人選提出初審意見,提交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
三、上報材料和時間
1.2018年度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匯總表》(一式一份,用標準A3紙打印,表式見附件1),同時上報電子文件。
2.《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表》(一式一份,用標準A4紙打印,表式見附件2),同時上報電子文件。表格中要求提供的推薦人選的學歷學位證書、職稱證書、獲獎證書、榮譽證書、代表性論文、科研項目、基金資助、專利等附件證明材料復印件各1份(須單獨裝訂成冊,添加目錄并由單位審核原件后蓋章確認)。每個推薦人選的材料裝入一個檔案袋中,檔案袋上注明推薦人選姓名、申報層次、行業分類、推薦部門。以上表格均可從余杭區人才服務網(www.yhqrcfw.com)-人才創新創業-表格下載欄目下載。
3.請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有關單位將上述材料于2018年8月31日前報區人力社保局人才開發科。
聯系人:劉慰、鈕施翰,聯系電話:0571-86223642,電子郵箱:yh89175382@163.com。
四、工作要求
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嚴把推薦質量,確保推薦選拔工作的順利完成。
附件:1.2018年度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匯總表
2.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表
杭州市余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8年7月25日
附件1 | |||||||||||||||
2018年度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培養人選推薦匯總表 | |||||||||||||||
鎮、街道或區直單位(蓋章) 聯系人: 聯系電話: | |||||||||||||||
排 | 姓名 | 工作單位 | 性 | 身份證號碼 | 政治 | 行政 | 技術 | 最高 | 最高 | 從事 | 主要獲獎、榮譽和貢獻(限300個漢字含標點,獲獎需注明年度、獎勵種類、項目名稱及排名) | 行業分類 | 推薦層次 | 上批入選139層次 | 備注 |
注:本表一式一份,標準A4紙打印,同時通過政務平臺上報電子文件。表格可從區人力社保網-表格下載欄目下載。8月31日前上報區人力社保局人才開發科,聯系電話:86223642。 |
附件2: 編號:
杭州市余杭區“139”中青年人才
培養人選推薦表
推薦人選: | |
推薦層次: | |
工作單位: | |
推薦部門: | |
填表日期: | 年 月 日 |
杭州市余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制
二〇一八年七月
填 表 說 明
一、編號由杭州市余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填寫。
二、基本情況填寫要求:
1.學歷:國家承認的最高學歷(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高中);
2.學位:國內外獲得的最高學位(博士、碩士、學士);國外的學位需經認證。
3.畢業學校:最高學歷畢業學校。學歷、學位、畢業時間和畢業學校應相互對應;
4.畢業時間:最高學歷畢業時間,填至月,如1964年5月畢業填寫1964.5;
5.工作單位:指培養人選的工作單位全稱;
6.工作時間:參加工作的起始時間,填至月,如1965.9;
7.留學回國年月:由出國留學取得碩士及以上學歷和學位的回國人員填寫,填至月,如1965.9;
8.留學國家:應與回國年份相對應。
三、本表必須按表式以A4紙印制,一式1份。
四、本表應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填寫,所填內容要求真實、有據可查。
一、被推薦人選基本情況(身份證、技術職稱、學歷、學位等請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姓 名 | 性別 | 身份證號 | ||||||||||||||||||
出 生 地 | 出生年月 | 政治面貌 | 行政職務 | |||||||||||||||||
學 歷 | 學 位 | 所學專業 | 從事專業 | |||||||||||||||||
專業技術資格所屬系列 | 資格名稱 | 取得時間 | ||||||||||||||||||
畢業學校 | 畢業時間 | |||||||||||||||||||
工作單位 | 工作時間 | |||||||||||||||||||
通訊地址 | 郵政編碼 | |||||||||||||||||||
手 機 | 單位電話 | |||||||||||||||||||
留學國家 | 留學回國年月 | 人事關系所在單位 | ||||||||||||||||||
若入選一、二層次,是否申請導師 | 是□ ;否□ | 希望導師的專業領域 | ||||||||||||||||||
被推薦人選學習簡歷(從大學開始填,內容包括起止時間、國家、學校、學歷、學位、所學專業,準確到月份) | ||||||||||||||||||||
被推薦人選工作簡歷(內容包括起止時間、單位名稱、工作部門名稱、從事專業、專業技術職務,行政職務,準確到月份) | ||||||||||||||||||||
二、被推薦人選近年來主要學習、工作、科研活動及主要貢獻和水平 |
2.1簡述(限300個漢字,含標點) |
2.2 詳述(限2000字以內) |
三、被推薦人選近年來重要學術技術任(兼)職,指在重要學術技術組織(團體)或重要學術技術刊物等的任(兼)職情況(限填5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四、被推薦人選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榮譽稱號(需寫明榮譽名稱、授予部門、授予時間;限填5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五、被推薦人選近年來取得的主要學術技術成果情況列表簡述 | ||||
5.1 被推薦人選近年來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獲獎情況簡述(限填4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序號 | 獲獎項目名稱 | 獎勵年度、類別、等級 | 授獎部門 | |
1 | ||||
所有獲獎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獲獎單位(按原排序)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注:請如實填寫,其中獲獎項目名稱、獎勵類別、獎勵等級、授獎部門、獎勵年度、所有獲獎人、所有獲獎單位等按獲獎證書填寫,被推薦人選姓名和單位請加黑表示?!蔼剟钅甓?、類別、等級” 填寫舉例:2010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經濟效益可以從年產值、年利潤、年稅金、年創匯和年節匯情況(年創匯、年節匯轉換成美元表述,其他用人民幣萬元表述)等方面進行簡述。
續5.1 | ||||
序號 | 獲獎項目名稱 | 獎勵年度、類別、等級 | 授獎部門 | |
2 | ||||
所有獲獎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獲獎單位(按原排序)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3 | 獲獎項目名稱 | 獎勵年度、類別、等級 | 授獎部門 | |
所有獲獎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獲獎單位(按原排序)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4 | 獲獎項目名稱 | 獎勵年度、類別、等級 | 授獎部門 | |
所有獲獎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獲獎單位(按原排序)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5.2 被推薦人選近年來專利情況簡述(限填3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序號 | 專利名稱 | 專利授權國 | 專利號 | 授權公告日 | ||
1 | ||||||
所有專利申請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專利申請單位(按原排序) | ||||||
進程 | □已受理 □已公開 □已授權 | |||||
專利類別 | □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專利的實施情況,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2 | 專利名稱 | 專利授權國 | 專利號 | 授權公告日 | ||
所有專利申請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專利申請單位(按原排序) | ||||||
進程 | □已受理 □已公開 □已授權 | |||||
專利類別 | □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專利的實施情況,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3 | 專利名稱 | 專利授權國 | 專利號 | 授權公告日 | ||
所有專利申請人姓名、職務、專業(按原排序) | ||||||
所有專利申請單位(按原排序) | ||||||
進程 | □已受理 □已公開 □已授權 | |||||
專利類別 | □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 | |||||
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該專利的實施情況,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5.3 被推薦人選近年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基金項目情況簡述(限填3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
項目1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起始年度 | |||||
下達部門 | 項目經費 | 萬元 | 終止年度 | |||||
責任承擔 | □課題負責人 □獨立承擔者 □主要承擔者 □一般參加者 | 本人排名 | ||||||
項目性質 | □基礎研究 □應用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 |||||||
鑒定結論 | □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先進水平 □填補國內空白 □其他( ) | |||||||
項目類別,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項目鑒定或驗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其他成果情況: | ||||||||
項目2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起始年度 | |||||
下達部門 | 項目經費 | 萬元 | 終止年度 | |||||
責任承擔 | □課題負責人 □獨立承擔者 □主要承擔者 □一般參加者 | 本人排名 | ||||||
項目性質 | □基礎研究 □應用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 |||||||
鑒定結論 | □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先進水平 □填補國內空白 □其他( ) | |||||||
項目類別,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項目鑒定或驗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其他成果情況: | ||||||||
項目3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起始年度 | |||||
下達部門 | 項目經費 | 萬元 | 終止年度 | |||||
責任承擔 | □課題負責人 □獨立承擔者 □主要承擔者 □一般參加者 | 本人排名 | ||||||
項目性質 | □基礎研究 □應用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 |||||||
鑒定結論 | □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先進水平 □填補國內空白 □其他( ) | |||||||
項目類別,被推薦人選在該項目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貢獻以及項目鑒定或驗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其他成果情況: |
5.4 被推薦人選近年來發表的代表性著作(包括教材)、論文情況簡述(限填4篇,需提供論著證明材料)。 (1)請按以下順序填寫(通訊作者標注*號):論文:作者(按原排序),題目,期刊名稱,卷(期)(年),起止頁碼,被推薦人選請用黑體加黑;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被推薦人選請用黑體加黑;研究技術報告(未公開發表的重要報告):作者(按原排序),報告題目,完成年份,被推薦人選請用黑體加黑;重要學術技術會議邀請報告:作者(按原排序),報告題目,報告年份,會議名稱、地點,被推薦人選請用黑體加黑。(2)應說明被推薦人選的主要貢獻,包括:提出的學術技術思想、創造性、研究工作的參與程度、學術技術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評價情況等。 | |
序號 | 代表性論文、著作(包括教材)、研究技術報告、重要學術技術會議邀請報告 |
1 | |
被推薦人選的主要貢獻,包括:提出的學術技術思想、創造性、研究工作的參與程度、學術技術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評價情況等: | |
2 | |
被推薦人選的主要貢獻,包括:提出的學術技術思想、創造性、研究工作的參與程度、學術技術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評價情況等: | |
3 | |
被推薦人選的主要貢獻,包括:提出的學術技術思想、創造性、研究工作的參與程度、學術技術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評價情況等: | |
4 | |
被推薦人選的主要貢獻,包括:提出的學術技術思想、創造性、研究工作的參與程度、學術技術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評價情況等: |
七、正(擬)從事的科研項目的國內外概況、水平和發展趨勢及其專利情況(限500字) |
八、被推薦人選近年來其他重要補充材料簡述(限填5項,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被推薦人材料真實性申明(需簽名,不能用打?。?/span> |
我保證以上內容填報屬實,如有不實之處,愿承擔一切責任。
被推薦人(簽名): 年 月 日 |
公示情況及所在單位推薦意見 |
以上信息已公示,無異議。 |
(對申報推薦人選愛國擁黨、為人品德,學風道德以及成就貢獻的評價)
蓋 章 年 月 日
|
鎮(街道)或區直單位意見 |
蓋 章 年 月 日
|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意見 |
蓋 章 年 月 日
|